编导艺考必备知识纪录片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电影的诞生始于纪录片的创作。编导艺考培训的小编给大家总结一些纪录片的文学知识。
简单的从时间上来划分:
一、纪录片的原始时期(1895-1900)
代表人物:
(一)卢米埃尔兄弟
1.电影风格:主要在现实中去捕捉生活现象,银幕上展现人们身边的琐事
2.代表作:《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拆墙》、《里昂贝尔库广场》、《火车进站》、《婴儿的午餐》等
(二)乔治·梅里爱
1.电影风格:主要加工已经被记载的虚构的生活图画。他拍摄的大量短片中既有仙境般的镜头又有令人恐怖的场景,因此被誉为是魔幻大师。
2.代表作:《圣女贞德》、《地狱的土风舞》、《音乐狂》、《灰姑娘》
二、草创时期(1915-1929)
代表人物:
(一)罗伯特·弗拉哈迪
代表作:《北方的纳努克》《摩阿拿》、《亚兰岛人》、《路易斯安纳州的故事》
创作理念:①旁观者的视角,客观的影响语言。②少用解说词:用字简洁。③记录正在消失的现代文明
(二)吉加·维尔托夫-前苏联纪录片创造者
代表作:《关于列宁的三支歌》和《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
.创作特点与理念:
①摄像机主观的介入生活:前期毫无意识的抓拍,反对摆拍
②创造对于一个世界的新认识:后期运用素材构建主题架构以及内容
③用电影认识世界:揭示事物真理,开创自我反射式。
三、影响社会发展的阶段(1920-1940)
代表人物:
(一)约翰·格里尔逊
三十年代,约翰·格里尔逊组织进行了英国记录电影运动,这是一次有组织的纪录片摄制运动。
1.代表作:《漂网渔船》
2.电影风格:纪录片不仅是根据自然素材制作的影片,而且是创造者在充分熟悉素材的基础上,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通过细节的并置创造性地阐释自然生活。
(二)帕尔·罗伦兹
1.代表作:《开垦平原的犁》
2.电影风格:
(1)他强调音乐在电影中的对位作用。
(2)开创关注重大社会主题,带有音乐、画面、解说一统的电影风格论证式电影
(3)论证式电影的形式结构,发挥纪录片的政治功能(支持罗斯福新政)
3.影响:《话说长江》、《话说运河》
(三)莱尼·雷芬斯塔尔
1.代表作:《意志的胜利》、《奥林匹亚》
2.电影风格:
(1)政治宣传片
(2)运动记录片
四、变革历史记录时期(20世纪50年代)
(一)尤里斯·伊文思
电影风格:世界哪里燃烧,他就把摄影机投到哪里去,并始终把镜头对准普通的人。20世纪的世界风云变幻几乎都在他的摄影机镜头里定格,化为影像史诗。
(二)让·鲁什
人物评价:真实电影代表人物
(三)弗雷德里克·怀斯曼
人物评价:直接电影代表人物
五、关注人类自身时期(20世纪70—至今)
技术领域的革命性进步推动影视人类学的诞生(DV技术的发展)
纪录片分析是编导艺考中的常考科目,招生院校在选择片子的时候,一般会选择最新的纪录片、热门的纪录片、有社会意义的纪录片、充满正能量的纪录片,今天我们推荐的就符合以上几点要求。同学们可以选择性的去看一下,时间紧张的话,也可以大致了解一下每部纪录片所讲的内容,思考一下这部纪录片的分析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