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生为什么要提前准备志愿填报
为什么每年在填志愿时有那么多考生出现“高分低报”或“低分高报”甚至“高分落榜”的情况?归根结底不是因为考得不好,而是因为报得不好。
报考重要性-俗话说三分考七分报
如果报得好,完全可以考上高一级的院校,如果报得不好,不仅耽误了前程,还浪费了过去12年的学习努力和那辛苦才得到的分数。
2017年本科上线人数共有19000多人(含一本),最终录取却只有13000多人(含一本及补录追加计划数),有6000多个考生滑档到专科院校(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有些专科院校投档分数比部分本科院校投档分数还要高)。这是血淋淋的现实。有个考生2017年参加高考,联考考了230多分、文化考了350多分。按理说他这个分数只要志愿填报合理,是可以录到一个重点大学的,但却因为滑档原因而去到一个本B院校,最后因为不甘心而选择了复读。
这样的考生很多很多且每一年都在发生,2017年联考上230分以上的考生有6166人,最终省内省外高校加起来共录取1975人(含补录)。
还有个考生,也是上一年的事,他联考考了240多分、文化考了350多分,单考同样一个也没过。按理说专业课分高的考生,志愿填报只要合理依然是有机会被“211工程”重点大学甚至“985工程”重点大学录取的,但却因为滑档原因去到一个本B类的民办院校,最后只能很无奈将就着读。
梯度志愿&平行志愿
2018年校考类录取模式依然使用梯度志愿,
统考类录取模式改革后变为平行志愿。
使用梯度志愿模式录取的校考类院校难度系数不会太大,第一个院校志愿号只要在你所获取的院校专业合格证中选择一个分数和排名都比较靠前的就可以,而第二个院校志愿号即使填了也基本无效,因为独立艺术院校很少第一志愿有录不满的,并且大多只录取第一志愿考生;
而使用平行志愿模式录取的统考类院校,今年的报考难度则比往年减小了一下,但依然存在一定的报考风险,只要院校志愿填报科学,梯度合理,就会被所填报的其中一个院校录到,但问题往往是:每一个考生与家长都想投到比自己实际分数更高一级的学校。因此,难点也就在这里。
那么怎样才能规避因为填报志愿不合理所带来的风险呢?
当然是:提前规划报考方案,并且越早越好。
填报志愿需要掌握大量的数据、信息、资料,同时还要深谙当年的招考政策,还要结合考生的个人学情进行分析,如考生的职业志向和性格兴趣等,全面而系统地为考生制定有针对性的科学报考方案。
时间最好是在6月8号高考结束后到6月25号放榜前,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越早规划出错的概率会越低,风险会越小,如果等到高考放榜后再去考虑填志愿的事情,恐怕那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所以艺考生和家长要提前准备志愿填报,获取精准报考信息!
没有一个考生和家长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找到填志愿所需要参考的分析数据,即使找到也不知从何入手,而且还要了解当年错综复杂的招考政策和录取细节,因为艺术类高考的志愿填报工作比普通高考要难且复杂得多,所涉及的内容范围很广且关键信息遮蔽性强,你很难一下子掌握那么多的重要情报。
志愿填报是一个需要慎重选择的事情,不过艺考生和家长们也不要太过担心,每年高考后艺生教育培训都会举办各专业高考志愿填报指导会,帮助艺考生们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院校进行填报!